关注我们

【羊城晚报健康视点】2型糖尿病一经确诊,立即用药

2010-09-02

                              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杨华章

 

     早期糖尿病单靠生活方式干预收效不理想 
 
 
   当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时,就可确诊为糖尿病 
 
    糖尿病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常见病。在11月14日第二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内分泌专家呼吁,糖尿病高危人群必须从年轻时就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立即用药治疗。


  高危人群年轻时开始防范

  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了5倍多,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患者数目已经达到3980万,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发病率越高。据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华章介绍,1998年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省成年人患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达8.8%。

  杨华章说,糖尿病是具有遗传倾向的疾病,部分患者呈现家族聚集性,其发病是先天遗传及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糖尿病发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比如进食过多、缺乏运动、吸烟、肥胖等均是2型糖尿病发病急剧增加的重要因素。 因此,专家提醒,年龄超过45岁、有家族史、肥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抽烟、女性曾经患妊娠糖尿病(或生育过巨大胎,胎儿出生时超过4公斤)等均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特别需要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45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查血糖,尤其要注意餐后血糖的检查。因为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往往先出现餐后血糖升高,当餐后血糖在7.8-11.0mmol/L时,提示出现了糖耐量异常。当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时,就可确诊为糖尿病,此时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用药治疗。


  一旦确诊立即用药治疗

  科学饮食调理、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和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要做到有效控制血糖,这五项一个不能少。以前,对于早期的糖尿病患者,常常是以生活方式的干预为主,比如饮食控制、合理的运动,但在临床上,相当部分病人效果不太理想。杨华章说,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抽烟、喝酒、缺乏运动,这些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所以生活方式干预往往见效不大,不尽如人意,从而影响了血糖的早期达标和长期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当2型糖尿病确诊时,患者的β细胞功能往往已经下降近50%,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治疗,β细胞功能损伤得更严重,会延误治疗时机。

  因此,“新糖友”在确诊之后,应该马上进入“生活方式干预+降糖药物”同步治疗阶段。中国最新的2007年版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指出,2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就要立即用药治疗,对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用二甲双胍口服治疗;对于非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应用磺脲类、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五大类口服降糖药之一或两种以上联合应用。


  早期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在糖尿病的早期干预中,心血管疾病是“新糖友”们尤其需要关注的问题。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所有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中,有80%左右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杨华章教授说,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统计资料显示,在该院糖尿病住院的死亡患者中,70%以上死于心肌梗死和脑中风。

  因此,“新糖友”每年至少要评估一次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同时要注意防范并发症,定期检查血脂、血压、肾脏功能、眼底等。

                                                               文/记者 张华  通讯员 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