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顾兵、汪崇文团队的病毒现场超敏超广谱检测的通用POCT技术登ACS Nano封面文章

点击数: 审核者:宣传科 作者:赵云虎 发布时间:2024-07-08

        2024年7月,我院检验科顾兵教授和汪崇文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Phenylboronic Acid-Modified Membrane-Like Magnetic Quantum Dots Enable the Ultrasensitive and Broad-Spectrum Detection of Viruses by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基于苯基硼酸修饰的类膜磁性量子点实现侧流免疫超灵敏超广谱检测多种病毒),被选为最新一期ACS Nano封面文章(中科院1区,IF15.8)。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通用的现场超敏检测病毒的侧流免疫分析技术,为POCT(即时检测)领域再添新绩(图1)。

 

20240708-6.jpg

图1  ACS Nano封面文章

 

        POCT已成为诊疗的重要方向


        病毒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最小致病微生物之一,引发病毒性肺炎、肝炎、病毒性腹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各类严重传染病,每年导致全球数千万人死亡。特别是,近年来多种新突发病毒(如新冠病毒、埃博拉病毒、猴痘病毒等)引发了世界性的疫情,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及时、准确的诊断出病毒感染者,不仅有助于切断传播链,而且对指导治疗和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免疫层析是目前最受欢迎的POCT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廉和居家自检等显著优势,但仍存在灵敏度底、通量小、依赖高性能抗体、通用性差等瓶颈,难以满足现场准确诊断病毒感染的需求。

 

        快速识别病毒感染,省医团队又出高招


        我院检验科主任顾兵教授和汪崇文教授团队原创性发现苯硼酸分子修饰的膜状磁性荧光探针可以通过高效、广谱捕获病毒包膜糖蛋白实现对各种高致病性病毒的通用精准检测。该发明的核心在于开发了苯基硼酸修饰的类膜状GF @ DQD探针,并在侧向免疫层析上应用(图2),具有显著提升现有免疫层析检测病毒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效降低对特异性抗体的依赖,以及攻克传统胶体金试纸条的性能瓶颈等特点。以3种新突发病毒(新冠病毒、埃博拉病毒、猴痘病毒)为模型,该技术可在咽拭子样本中同时精准检测3种目标病毒,灵敏度比传统免疫检测技术(胶体金试纸条和ELISA试剂盒)提高200-500倍,且检测时间仅需20分钟,具有成为新一代免疫检测试剂的巨大潜力。

 

20240708-7.jpg

图2 基于苯基硼酸修饰的类膜状GF @ DQD探针的侧向免疫层析模式图

 

        顾兵教授为最后通讯作者,汪崇文教授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研究生于晴、博士后郑帅为共同第一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为唯一作者单位。


        近年来,我院检验科在顾兵主任带领下,围绕重大传染病快速精准诊断的迫切临床需求,已开发出基于2D膜状柔性标签的新一代超敏多靶免疫检测技术(2D-Film ICA),可用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现场快速准确检测,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本次ACS Nano封面文章也是2D-Film ICA的一部分,以上系列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72348, 32200076, 822724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0870100,2023YFC2606200)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高层次引进人才项目(GDPH,No.KJ012021097)支持,后期将继续优化开发检测试剂盒,申报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开展成果转化,为患者诊疗保驾护航。

 

        全文链接

赵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