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术后患者自行按压切口即可止血,脑梗治疗有了一条新“入”路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3-08-29

        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占据了其中的八成左右。如何早期识别脑卒中,在黄金窗口期内积极地进行溶栓、取栓治疗是一方面;在发现诸如颈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后,通过支架植入方式对大脑重要血管进行疏通、拓宽确保血液供应则是重要的前置预防性举措和重要治疗手段。

        日前,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二科代成波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82岁脑卒中、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老人,实施了经右手远端桡动脉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老人自行按压10-20分钟后就实现了手术创口愈合止血,大大提升了患者舒适度且减少了住院天数。“常规性地开展远端桡动脉介入治疗,将为一些诸如长期接受抗凝血治疗的老年群体、肥胖人群开辟出一条新的入路。并且创口更易康复、住院周期短且更为经济”,代成波主任表示。

        右手合谷穴开个小口  成功在颈动脉内置入了一个支架

        代成波表示,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并且中国人群的终生卒中患病风险居世界首位。缺血性卒中在所有卒中住院患者中占 81.9%,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医疗负担。颈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动脉均可以为缺血性卒中发病的“犯罪”血管,部分患者经神经介入治疗可使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再通,避免再次发生卒中。

        日前,82岁的杨老就因发作左侧肢体无力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右侧半球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医生建议做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年事已高的老人家之前心脏内被放置过三个支架,都是通过股动脉入路。由于年龄大、基础病多等诸多因素,当时经股动脉置入心脏支架的不好体验让老人家很是排斥:位于大腿上的手术创口更容易出血不说,术后还得一整天卧床休养。

        老人及家属了解到代成波主任团队可以通过位于手部的桡动脉入路开展支架植入术后,主动提出要求从手上做手术。在完善了基础检查后,代成波团队通过老人家右侧远端桡动脉(右手合谷穴处)一个微小切口,成功通过鞘管、导管的精准血管内运行将一枚支架放置在了其狭窄的右侧颈动脉内,支架打开膨胀的瞬间,迅疾恢复了这一大脑主要供血干线的畅通,有效降低了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更为神奇的是,在手术后,手术、护理团队为术后远端桡动脉纱布包扎后,老人家自己用左手物理按压住位于合谷穴处的小创口后,就实现了成功止血。老人家即刻可以下床活动不说,次日就成功出院。在确保精准成功的同时,手术的安全性、舒适性都让老人家非常满意。

        相比传统的股动脉入路  新的手术路线更为经济、高效

        代成波介绍,神经介入治疗大多经过股动脉穿刺进行手术治疗。但经股动脉入路出现术后出血、创口难以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总发生率约2%-8%,针对一部分有较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往往还需要用上价格高昂的封堵器来止血,增加了医疗成本支出。“部分并发症可危及生命或导致截肢风险,如后腹膜血肿、腹股沟血肿、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股动静脉瘘及股动脉闭塞等。”正是基于此点,目前在心脏内科的介入治疗、支架置入中,经过手部桡动脉入路开展手术越来越普遍,同样,经由桡动脉入路开展脑血管介入手术也在慢慢推进。桡动脉入路目前作为一种常用的替代股动脉入路的治疗方法,更适用于髂动脉闭塞、血管迂曲的患者,其适应证主要为长期抗凝血治疗、有着较高出血风险的人群(心脏支架植入多枚后长期接受抗凝血治疗的杨老就属于这一人群);特别肥胖股动脉难于查找或股动脉业已闭塞人群;隐私保护要求高的人群和孕妇群体。此外,相比股动脉术式,经桡动脉手术更容易压迫止血,入路相关并发症低,术后舒适度高,可以早期下地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从而节省了个人和医保基金的费用支出。

        代成波表示,本次杨老接受的远端桡动脉入路是近两年开发的新技术,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不影响患者手部活动,对于术者和病人舒适度明显提高,并且安全系数更高。同常规的近端桡动脉穿刺相比,术后发生桡动脉闭塞的几率显著降低。远端桡动脉穿刺后患者术后自助式压迫可以大幅缩短压迫时间,降低局部出血、血肿风险,显著减少护理方面的负担。

        “远端桡动脉穿刺是一个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技术,应用于神经介入将对提高患者手术的安全性、舒适性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也将继续这一领域的探索,希望我们的每一点改进都能让患者实实在在地获益。”


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