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羊城晚报】肺癌治疗若用错药 死亡风险增近两倍

2010-09-03

    省医副院长吴一龙:肺癌治疗全面进入个体化时代

    本报今天消息 记者廖怀凌报道:对于晚期肺癌的病人,首选什么治疗方案?一项覆盖了9个国家和地区、1217例病人的泛亚洲科研显示:治疗方案选择错误可以让病人的死亡风险增加185%,广东省人民医院对这项研究贡献的病例数最多。研究成果今天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杂志发表,标志着肺癌治疗全面进入个体化时代。

    《新英格兰》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医学科学杂志,影响因子高达57,比《自然》(34)和《科学》(29)还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委、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一龙今早接受本报专访指出,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增加130万例,每年死亡120万例。卫生部最新统计,过去30年里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位列居民癌症死亡榜首。

    70%的肺癌病人发现时已是晚期,失去手术的机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Iressa)到底选择标准是什么,临床医生只能靠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一般认为亚洲、女性、不吸烟的腺癌病人对分子靶向治疗更有效,这项治疗的费用大约每年18万元,且没纳入医保。

    2006年3月—2007年10月,中国、日本、新加坡等9个国家87个医学中心联合启动了“泛亚洲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1217名晚期肺癌志愿者接受了随机分配的对照治疗研究,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贡献的病例数最多,在今天发表的《新英格兰》杂志上署名排第二。

    吴一龙介绍,研究发现,30%的亚洲肺癌病人、10%的欧洲病人的“人体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发生了基因突变,这部分病人接受分子靶向治疗,死亡风险比传统化疗下降52%;但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却接受了分子靶向治疗,死亡风险将增加185%。即是说,治疗方案选择错误,不但花费病人大量金钱,还令病人无辜枉死。

   “研究成果将对全球肺癌的治疗产生重大影响:今后要根据病人是否有基因突变决定治疗方案,标志着肺癌治疗全面进入个体化时代。”吴一龙说,欧盟已接受这项亚洲人做出的研究成果,今年7月正式批准分子靶向治疗进入医保目录,这是亚洲肺癌学术界第一个影响全球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