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健康报】治疗便秘 辨清病因是关键

2010-09-01


专家诊病/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科 岑荣英

  
  年近50岁的张先生,是一家合资公司的业务经理。几年来他不但工作繁忙,还经常出差,应酬会餐也较多。张先生平时精力充沛,但便秘不适常常困扰着他。最近他感觉下腹部隐痛,有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并有少量鲜血便。张先生担心患了肠道肿瘤,赶忙到医院做了肠道内窥镜检查。医生未发现明显异常,诊断为结肠激惹综合征合并内痔出血。

  医患对便秘认识有差异

  便秘是普通人群中最常见症状之一,约发生于20%的人群,女性和老年人居多。目前,医学界尚未对便秘提出统一的判断标准。因为人的排便受食物成分、进食习惯、环境、情绪等因素影响,难以用统一标准衡量。因此,医患对便秘的概念在认识上有一定差异。

  患者对便秘的描述通常有三种情况,即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而这三种症状在每位患者身上的主要表现程度也不同。医学上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即为便秘。

  对于排便次数,即使健康人的排便习惯也可明显不同。如对一组健康人调查结果表明,每天排便一次者约占60%,一天几次者占30%,几天一次者约10%。因此,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判断。

  便秘患者常主诉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结肠痉挛引起便秘时,排出的大便呈羊粪状,由于用力排出坚硬的粪块,可引起肛门疼痛、肛裂,甚至痔疮。部分患者排便时有左腹痉挛痛和下坠感。另外,便秘者可有腹胀、恶心、口臭、食欲下降、疲乏、头晕等症状。

  便秘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之分

  器质性便秘是指因身体器官病变继发的便秘,常见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帕金森病等;肠神经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病;肠道肿瘤或狭窄,肛门疾病(肛裂、肛瘘、痔疮等);药物所致的医源性便秘,常见于精神神经系统用药。

  功能性便秘是指无明显身体器官病变,肠道排空功能迟缓或功能性出口梗阻引起的便秘,常见于结肠激惹综合征、老年性便秘、习惯性便秘等。前文中提到的张先生,就是患有临床上常见的结肠激惹综合征,排便时有左腹痉挛痛和肛门下坠感。另外,便秘者可有睡眠欠佳、消化不良等症状。

  便秘患者应做哪些检查

  根据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难解等症状,诊断便秘并不困难。但是其病因诊断则依赖于详细的病史收集、严格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并需与以便秘为主的结肠激惹综合征鉴别。除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和做全身体格检查外,尚需做如下检查:

  粪便检查:仔细观察粪便的形状、大小、坚硬度、有无脓血和黏液等。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是常规检查的内容。

  直肠指检:有助于发现直肠癌、痔疮、狭窄、坚硬粪块堵塞及外来压迫、肛门括约肌痉挛或松弛等。

  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结肠镜等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黏膜是否存在病变,并可做活组织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其他检查手段包括:胃肠X线钡剂检查,了解胃肠运动功能;结肠传输试验,测定食物通过结肠所需时间;肛门直肠测压,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病和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排便造影和球囊排出试验,评价直肠肛管的排便功能。

  针对病因治疗效果好

  首先应重视结肠肿瘤、结肠憩室、糖尿病等器质性便秘,患者应进行病因治疗。

  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应摄入足量的食物、纤维和水分,增加运动,睡眠充足,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经过努力,许多便秘患者会有改善。对症状明显的便秘患者,如上述处理仍未奏效,可加上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如果纤维素补充并增量无效,可加用泻药。其基本作用为刺激肠道分泌和减少吸收,增加肠腔内渗透压和流体静力压。容积性泻药有琼脂、葡甘聚糖,润滑性泻药有开塞露,高渗性泻药有硫酸镁、乳果糖,软化性泻药有聚乙二醇等。其他治疗便秘的药物还有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微生态制剂,如含双歧杆菌、酪酸菌制剂对缓解症状可能也有一定帮助。

  生物反馈治疗  通过测量内脏功能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生理异常,从而学会纠正这种异常。如患者测量直肠压力和肌肉张力过程中,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或放松心情可亲眼看到异常指标得以纠正。临床研究表明,它可改善直肠对膨胀的敏感性、重建直肠肛管反射、增加大便次数。该疗法可用于因盆底功能障碍而致的便秘,其长期疗效较好。 
  
 

  专家简介岑荣英,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病区主任,广东省肝病学会常委。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及胃肠内窥镜诊断技术,擅长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肝胆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胰腺炎以及便秘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