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广州日报】漏斗胸治疗最佳时机:3~12岁

2010-12-07

        本报讯(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郝黎、张丹娜)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发病率为1%。~4%。。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的大小医院都开展微创手术治疗漏斗胸。然而,近日在广州举行的全国胸壁矫形研讨会暨第三届微创NUSS手术学习班上,这项被誉为“漏斗胸治疗里程碑”的微创手术创始人、美国著名小儿外科专家Donald Nuss博士强调,微创手术对患者心肺受压能力有相当要求,操作不规范将造成心脏受损等严重后果。

  手术最佳时机是青春期发育前

  据介绍,漏斗胸患者外形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及上腹突出。“一般人会误以为这是‘缺钙’或‘特殊体形’,其实是一种疾病。”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陈刚教授介绍,由于胸腔内陷,严重时会对患者心、肺造成巨大压迫,长期下来,甚至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进食。所以一般漏斗胸的患者都是身材矮小,体形消瘦。
  16岁的小婷从5岁起胸腔内陷,从侧面看,仿佛是一个“漏斗”。虽然身体渐渐发育,但丝毫没有女性的美感,更不敢穿紧身的衣服。小时候父母发现她的体形与众不同,以为是缺钙,但无论怎样补钙,情况越发严重,去医院咨询,医生说是特殊体形,无法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婷越发自卑,不仅不愿去上学,平时也从不踏出家门半步,由于心理的抑郁,小婷饮食非常少,整个人很瘦弱。
  “这种病的病根在出生时就已经‘埋下’,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体形特征愈来愈明显时才被家长发现。”陈刚说,漏斗胸儿童治疗的最佳时期为3~12岁,如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大手术的难度也会增大,而且对患儿造成的心理阴影也更难以排除。

  矫形板入胸,三年后取出

  对于漏斗胸的治疗,手术仍是唯一手段。陈刚表示,传统的手术治疗通常在胸部切开20厘米左右的切口,将所有弯曲的肋骨全部切断取出,矫正后再重新接骨,置入胸腔。由于开口大,对心、肺带来巨大压力,对患者心、肺功能要求较高。传统手术一般需要3~6个小时,出血量大,且术后恢复慢,患者需卧床2周后才能下地走动。过去,儿科医生甚至都不建议采取手术治疗,患者除因心肺问题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手术外,大部分患者选择了放弃或观察。
  直到1998年,美国著名小儿外科专家Donald Nuss博士首创微创Nuss手术,才改变了漏斗胸的手术治疗困境。据Nuss博士介绍,手术采取微创模式,在胸腔镜下,医生从患者左右腋下各开一个2厘米左右的小切口,矫形板由切口进入,两端固定,三年左右取出。手术只需45分钟左右,出血极少,术后效果立竿见影,术后恢复期短,次日便可下床走动。
  近年来,微创Nuss手术现已基本取代了传统手术,在全世界包括我国广泛开展。然而,很多医院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这给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带来风险。
  Nuss博士再三强调,这种精细化的手术,对操刀医生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同时具备娴熟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术中任何一方面的薄弱环节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损伤和严重的心理创伤。“如果不按照手术指征要求对病人进行严格筛选,在术中可能对心脏等重要脏器造成损伤。”他强调,Nuss微创手术必须在大型正规医院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生主刀,且手术对患者的心肺受压能力有相当的要求,病人手术前必须要进行严格、详细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