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广州日报】自救不当 成中风第一死因

2010-11-03

医学指导/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神经病学研究所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张雄博士

●中国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龄比西方年轻十岁

●绝大多数患者不能在中风后三小时就医

 ●中风后不宜乱给患者喂服降压药和安宫牛黄丸

   我国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龄比西方年轻十岁,其中四十五岁以下年轻患者占患者总数的六分之一。与此相伴的,却是患者难以在中风后“黄金时间窗”内及时就医,而中风后自救措施不当造成的“次生灾害”竟然成为急诊中风患者第一大死因。

   六大危险因素 推高全球卒中发病率

   专家指出,全世界有1500万人发生卒中,600万人死于卒中。全球3000万卒中患者,大多数都伴有残疾,从2000年到2008年,中低等收入国家卒中的发生逐年增加,首次超过高收入国家的20%。吸烟、压力、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脏病是卒中发病的六大危险因素,正日益催高全球卒中发病率,而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尤其严重。

   专家指出,中国首当其冲。我国卒中防治面临六大挑战,一是没有开展具有代表性、时效性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二是尚未建立全国的脑血管疾病社区登记与综合防治网络;三是诊断、防治和康复领域关键技术与方法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四是缺乏国家级防治研究中心和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五是缺乏多学科研究团队与人才的建设;六是虽然颁布了《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和《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但《指南》与临床实践脱节,中国缺血性卒中治疗现状令人担忧,近1/3的卒中患者出院时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建立及时、规范、系统的卒中医疗防治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中风后 不可自己乱服药

   “中风患者急诊时,第一大死因是家属乱喂药!”专家指出,最常见的一是在患者中风后错误喂食降压药导致病情迅速恶化,二是喂食各类药丸导致患者因肺部感染而死亡。

   有些患者以为,“爆血管”是因血压太高,因此中风后吃降压药自救。“这是错误的!特别是在广东,出血性中风少,缺血性中风多,急性中风后吃降压药往往会加重病情!”广东省人民医院脑神经医学部神经科张雄副主任医师指出,急性缺血性中风是因脑血管闭塞引发的。为了维持脑功能,未闭塞的血管需要调动更多血液,对供血不足处予以“支援”,因此中风后的患者往往出现代偿性血压升高,让患者及其家属误以为需要降压。

   其实,降压药将导致中风患者全身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血压一低,不缺血的地方没法支援,缺血的地方情况更糟糕,对脑的损害更大。”张雄说,在治疗中风时,除了血压高达220/120毫米汞柱或者发生严重心衰的患者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而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风急救时必须停药,普通患者更是切忌服用降压药。

   安宫牛黄丸也是中风急救时常被误用的药物。专家指出,很多老人家不惜重金购买安宫牛黄丸放在家中“看门口”,但其实目前根本无确切证据认为该药对急性脑梗有特别之效。而吞咽功能不好、神志不清或者昏迷的患者喂了各种药丸后,反而易吸入肺部,导致出现窒息、肺部感染。

   “中风后,最好什么药都不吃。”张雄认为,必须等待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处理。

      预防:重视“小中风”敲响的警钟

   专家指出,曾中风过的患者,再次中风的风险将比普通人高9倍,而再次中风后,约有25%的人死亡。因此,对于卒中的中后期防治治疗,是需长期坚持和重视的。

   预防卒中发生要采取六步法,即控制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积极、适度的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避免肥胖;限制酒精摄入;戒烟;在知识上对于卒中的早期症状的充分认识,并知晓如何采取行动。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预防卒中要重视TIA,即短暂性脑缺血,也称小中风的发作。虽然小中风的症状对于人的危害不大,常常被忽视,但如不重视和采取诊治,真正的卒中将会在短期内发生。

   张雄指出,三分之一的TIA患者可出现脑梗,而大部分脑梗患者没有出现TIA也会直接脑梗。关注TIA的意义在于尽可能掌握中风预警信号,降低中风发病风险。

   治疗:中风患者不宜一味降压

   目前,卒中个体化治疗方案已成国际治疗主流。如果患者的风险评估得分等于或高于3分,医生应采取更积极的二级预防治疗策略:有效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应用更强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张雄指出,中风患者不要一味降压,其血压应控制在130/80左右,如果伴发心衰或者严重肾病,则可调低点血压。出院后要进行二级预防,避免复发,主要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不要过量服用,一天75~100毫克,吃太多反而增加出血风险。生活上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海鲜,海鲜富含嘌呤类物质,导致血脂尿酸升高,增加复发风险。喂食时坐姿,头向前倾,吞完一口再吃一口。老人吞咽反射功能差,避免被呛着导致窒息或病发肺部感染。

   自救锦囊 家人中风怎应对:

   张雄建议,首先拨打120,然后让患者躺倒,将其颈下衣服扣子解开,避免其呼吸不畅。如果患者呕吐,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中风患者一般不会抽筋,只有约六分之一的人因为脑干梗塞,可能呕吐。”他强调,千万不要给患者喝水、吃药。

   急救:牢牢抓住三小时溶栓“时间窗”

   “对待卒中患者,要有一个观念:时间就是大脑。”张雄强调,一定要在卒中发作后的“黄金时间窗”即三个小时内赶到医院进行溶栓治疗,否则脑组织将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可惜的是,我国绝大多数中风患者做不到这一点。

   据了解,省医收治过的看病最“快”的病人是在发病半小时来医院报到。但此类病人往往是因病情太重,一中风就不能动弹了,因而被家人及时发现后送医。在主动就医的病人中,有一位老伯发病时正好在医院附近喝茶,出现头晕、呛水后决定“顺便”到医院看看,没想到一查就是中风。

   张雄说,“最常见的情况是中风后在家待一天才来就诊。”他说,中风起病初期往往被老人误当成腰腿痛引发的肢体麻木以及血压升高,老人以为自己捶捶腿、吃点降压药,忍一忍就能过去,结果越忍越严重,第二天全身都不能动弹。

   卒中不是六七十岁老年人的专利。省医最近收治的患者中,有多名四十多岁即出现“小中风”的病人。“不是只有高血压才会导致‘爆血管’。”张雄指出,从临床来看,许多患者发病前血压并不高,但往往存在肥胖、运动少、常处于紧张状态以及经常吸烟等情况。从预防中风的角度,要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同时一旦一侧肢体乏力、头晕、呛水,就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前沿医讯 粤专家发现卒中治疗新药物

   记者获悉,广东此次有十多位专家提交的论文,被第七届世界卒中大会采用。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脑神经医学部神经科张雄副主任医师提交的《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证实运用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可治疗急性脑梗死。

   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在国内临床治疗中几乎没有应用,而国外通常用其治疗一般感染。张雄及其团队通过大鼠实验,发现该药物可有效缓解急性脑梗死引发的脑部损害。目前,对付卒中主要采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而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属于抗血小板类新药。这种药国内没有生产,只能进口,价格偏贵。

   文/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郝黎、张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