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换双肺获新生!8岁女孩创华南最小龄双肺移植纪录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11-03

        11月3日上午,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获悉,8岁的小玲珑(化名)在成功进行双肺移植手术15天后,康复出院,创造了华南地区成功肺移植的最小年龄纪录。


20211104-1.jpg

移植手术中


白血病三度发病,双肺移植成新生希望


        “这位8岁的小姑娘,在3岁时得了白血病。移植了她爸爸的骨髓干细胞后,把白血病给治好了,但又出现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排斥反应。”省医胸外科主任乔贵宾现场向记者介绍小玲珑的艰难求医路。


        原来,小玲珑在三岁时就因“双下肢疼痛伴发热”确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小年纪的她与医院结上了不解之缘。经受了化疗的折磨,白血病还是在2018年、2019年两度复发。2019年夏天,为求治愈,小玲珑的爸爸将自己的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她身上,骨髓移植取得了成功。


        然而,骨髓移植后一年不到,相继出现了肝脏、双肺与皮肤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中肝脏、皮肤的病变经治疗得到好转,而肺部则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致使其双肺功能基本丧失。


        逐日加重的肺部排异使她比从前更加虚弱,需要依赖高流量的氧气度日,双肺移植成为她迈向正常生活的唯一希望。


        10月16日,省医接到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的通知,广州一器官捐献者的肺与小玲珑匹配,省医紧急组织胸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PICU、康复科等进行多学科会诊。当日,已完成肺移植术前评估的小玲珑,立即乘坐高铁从杭州赶往广州,在17日凌晨一点左右入住省医胸外科。


4小时MDT+精准术后管理,成功创纪录


        10月17日,省医麻醉科在术前拟定了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并对小玲珑再次进行了麻醉评估,在术中则对血流动力学、体温、麻醉深度等指标建立了可视化监测。


        当天14时,省医胸外科在麻醉及护理团队、体外循环团队ECMO的精心配合下,将小玲珑已毫无弹性的“石头样肺”移除、移种“同龄”供体,仅耗时4小时15分完成双肺移植术。


        “手术室当时有二十多个人围着这个孩子转,光是护士就有六个,还有麻醉师、手术医生……”乔贵宾说,“患者心肺功能差、病情较严重,考虑到开胸后患者可能因呼吸问题出现心跳停止的状况,原本是准备在术中进行心脏辅助,但移植手术的进展较为顺利,手术时间比术前预料要短,术中出血也仅50毫升”。


20211104-2.jpg

小玲珑在PICU监护中

        术后小玲珑转P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PICU主任郭予雄介绍,术后第1天已拔除了气管插管;术后第8天,患者顺利转回胸外科移植病房进行术后康复治疗;到术后第10天,她已经能够脱氧6个小时以上无任何不适。


        11月1日,小玲珑正式康复出院,成为华南地区成功肺移植的最小龄患者。


20211104-5.jpg

8岁小玲珑,牵动医护心


儿童双肺移植有多难?


        据介绍,自2019年国内首例十岁以下儿童肺移植手术成功至今,全国十岁以下儿童肺移植手术成功数不超过10例,儿童肺移植领域亟需突破。


        儿童双肺移植有多难?“在所有的大器官移植里,肺是最难的一个。”乔贵宾向记者表示,肺是全身器官里面唯一跟大气相通的,人呼吸的空气中存在着较多的细菌、病毒,因此感染发生率较高。


        而在双肺移植过程中,抗免疫排斥需压低患者免疫力,但抗排斥药物用量增多将加大肺部感染风险,成功的肺移植必须平衡好“排斥”“感染”二者的关系。


        “而受体体型小、儿童配合度差,因此儿童肺移植的手术难度及术后管理,都较成人更为复杂,需要医护人员、家庭及社会的多方面配合。”乔贵宾表示,一个成功的移植不是只靠手术,从术前的病情评估、心理抚慰,到术中的可视化精准监测,再到术后的康复治疗,不同科室之间的通力合作才是患者康复出院的关键。


20211104-6.jpg

成功出院,家属送来锦旗


省医移植病床数将翻三倍


        “器官移植技术代表高精尖的医疗技术,是医疗与人文的高度结合,充分体现了医院综合学科实力和整体水平。此次为8岁的小玲珑进行双肺移植手术,是华南地区最小年龄肺移植患者。”医院院长余学清介绍。


        2019年底,医院已获得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四项器官移植执业资格,是广东同时获得上述资质的三家医院之一。


        目前,省医正在积极建设心、肺、肝、肾器官移植队伍,将成立专门的移植科,预计明年移植病床数则会翻三倍。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