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技前沿

2005年第五届脑血管疾病新进展学习班纪要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5-07-29

2005年第五届脑血管疾病新进展学习班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卒中单元建立2周年学术论坛于715~17日在我院召开。与会人员300余人。

 

本次学习班邀请了数名我国大陆和香港神经病学及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前来演讲,并得到我院院领导、医教处、院办及相关科室专家的大力支持。授课专家有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主编、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华山医院神经科吕传真教授、中山大学附属一院梁秀龄教授、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学强教授、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微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脑神经科黄家星教授、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李铁林教授、北京宣武医院介入科李慎茂教授、超声诊断科华扬教授。本次学习班共有讲座20个。授课内容着重围绕当今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的最新动向、关注热点展开。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吕传真教授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提出新的观点,强调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生部位见于基底节和桥脑,罕见于白质,且内囊部位的腔梗CT有时难以显示;对于TIA的时间界定提出重新定义的必要性。黄家星教授公布CAPRIE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心脑缺血性疾病的二级预防中,氯吡格雷作用优于阿司匹林,尤其对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脏搭桥术后的患者。梁秀龄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眩晕的概念、发病机理、鉴别方法作了深入的阐述,指出对中年后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需慎重。胡学强教授关于偏头痛理论进展的讲座,使众学员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诊治有了全新的了解。偏头痛不但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发生有关,而且与CADASIL和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存在关联。华扬教授介绍了应用彩色双功能多普勒(CDFI)和经颅多普勒(TCD)技术相结合,早期、准确地检测出颅内外动脉硬化的组织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定位精准;该手段用于CEA和支架术中、术后监测,可以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李慎茂、李铁林两教授对国内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现状、要点及其并发症处理分别作了详细的讲解,并与我院及学员进行经验交流,传经送宝。我院林展翼处长讲述了当今心脑血管病患者高血压的规范化、合理治疗,同时强调降低收缩压可使患者更受益。神经科王丽娟主任概述了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痴呆的诊断、治疗最新进展,强调血管性认知障碍早期识别重要性,并提出诊断标准参考建议。神经科詹国华主任医师讲授的“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强化了学员对该类脑血管病的认识、药物选择和治疗时机的把握,受益匪浅。刘新通副主任医师在回顾性总结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着重指出具体实施动静脉溶栓的关键点。覃铁和主任的讲座提出急性卒中的重症监护可以显著降低卒中死亡率、致残率、改善预后。唐安戊主任医师的“PET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充分展示了我院PET技术的先进性,多种示踪剂的精确选择成像,在脑肿瘤、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痴呆、脑功能甚至抑郁症等多种神经科疾病的辅助诊断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使学员耳目一新。黄飚副主任医师精辟地综述了CTAMRA、弥散张量成像、MRS的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新进展。在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王拥军教授重点介绍重组人a在国外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试验结果,认为该生物制剂是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新希望、新手段。我院脑外科舒航副主任医师讲授了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选择原则和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进展。

 

这次学习班促进了我院神经科与国内神经病学专业著名学者的相互交流。本届学习班内容立足于临床研究新进展,实用性强,受关注的热点多,覆盖面广。学习班过程安排紧凑有序、圆满结束,受到学员一致好评!                               

文/脑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