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医院概况 > 省医往事

冯建章:杏林之后 领域之先

点击数: 审核者:宣传科 发布时间:2022-11-24

版头-2.jpg


        冯建章,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祖辈几代人皆行医救世。祖父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老中医,父亲冯德瑜曾任佛山市中医院院长、广州市中医学院教务长。“凡大医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国民健康就是医生的天职和使命,是冯建章从小的志向和梦想。在药药罐罐的熏染中,亲耳聆听长辈们的医学教诲,行医,冯建章有着比他人更为刻骨的理解。


        理想丰满,现实艰难。自从穿上白大褂,进入心血管疾病治疗专业,冯建章心中便清楚,这是一个深奥复杂的领域,细细的血管仿佛茫茫沼泽中一条条充满荆棘的医学野径。前行艰辛,困难重重。他甚至知道,要想在自己从事的医学土地上耕耘一番事业,就必须任劳任怨,勤恳耕耘,传承祖辈、超越父辈,穷尽一生不回头,百折不挠向前闯。


        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经费拮据,仪器短缺,大家生活困难不说,工作量还特别大,超时工作成为医生们的常态。困难,如同一锅滚水,摆在大家面前。有人像一只蛋,下了锅便开始硬邦邦;有人像一把米,水中一煮便开始成了糊。冯建章却如同一撮茶叶,在滚水里慢慢舒展,越煮味越香,越煮汁越浓,芬芳四溢,弥漫日月。前无古人,没有导师,无处培训,他边学习边钻研,边工作边实践,摸着脚下的石头过河。谈起昨日,仿佛走进他心仪的医疗室,一脸温意如风:“疲惫不言而喻,心却愉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冯建章仿佛生来就明了。没有抱怨、没有怠慢不说,倒是心存感激之情,感谢这段生活所赐予他工作的本义,让生命变得更加饱满、更为充实。


        在设备短缺、防护落后的情况下,冯建章带领大家与院校开展合作,研制心冲击图机及白金电极导管。他不顾射线对身体的伤害,积极施行右心导管手术;他主导的两个开创(开创先天心诊断技术、开创体外循环先天心修补术及心瓣膜置换手术),走在时下全国先列,在心血管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产生了质的变化。除了干好自己本职的临床工作之余,冯建章还主动到心电图室帮忙,书写心电图报告,整理心电图科研资料。如此“多此一举”,折射出他内心隐含着许多勤奋与努力的因子。医疗知识不断丰富,临床水平显著提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艰难磨砺后的锋芒,形成他执着的打拼精神、坚韧的优良品质和越挫越劲的勇猛气概,以至于后来参加“援非”,面对比国内还贫困,资源极度匮乏的赤道几内亚社会,他仍能坚守岗位,吃苦耐劳,带领广东医疗队员,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为异国医院培养人才,为异国人民解除疾病,为异国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两年零三个月,他经历过别离、感染过疟疾、领教过迷茫、遭遇过挫折,即使这样,他的精神永远凝聚,目光永远向前,脚步永远丈量医学大地,塑造出一个“健康使者”的良好形象,展示了一名“中国医生”的高尚情怀,赢得了赤道几内亚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肯定,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省医赢得了光彩。


        20世纪80年代,国门敞开,接纳四方,中美签订政府间卫生科技合作协议。


        作为中国两家心研所之一的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随之与美国心肺血研所展开合作。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科学的春天里,冯建章知天命,违天命,如饥似渴学专业,废寝忘食攻英语,年近五十的他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不知疲倦,一起追赶世界前行的脚步,去探求更为先进的心血管医学知识。他前后几次应邀赴美国乔治敦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在外方教授的协助下,成功施行一例经皮导管介入冠状动脉诊断和治疗手术,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肯定,为双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番禺建立心血管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基地方面做出了贡献。说起冯建章往日读书和工作的劲头,他爱人说,对“头悬梁锥刺股”这个典故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冯建章多次在美国《心脏病》杂志联合发表研究成果,用于制定和实施中国版心血管病防治策略,在中国心肺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史上,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里程碑。


        患者至上,学无止境。为了工作,他长年外出,孩子的事根本顾不上。有一次,冯建章竟然问他爱人,孩子今年上几年级。为了事业,他一头扎进医学知识的海洋,连周六周日都忘得一干二净。对于冯建章的选择,爱人非常理解,她告知作者:“一说是心研所需要,他就一如既往。一辈子都改不了。”通过一系列走出去、请进来,进修、授课、培训、学习,冯建章有幸触摸到了世界心血管病学的屋檐,亲眼仰视了世界心血管病学的高度,亲耳聆听了各路心血管专家的讲学,脑海中充满了心血管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他前行的脚步更为矫健,取得的成绩更为瞩目。举一例予以佐证。时至今日,许多人都知道高血压与食盐摄入量的辩证关系。


        但你是否知晓,此事与省心研所有关,与冯建章的团队有关,与他有关。在一次做国家课题研究时,他发现,美国人饮食中的盐分比中国人高,中国北方人饮食中的盐分比南方人高,盐分高地区的人高血压发病率也高,从而进一步明证了高血压与食盐之间的关联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血管临床及科研成果渐渐被社会所信任,被同行所认同,被患者所接纳。为此,冯建章先后当选为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二届全国心血管病学会的副主任委员。


        为了让先进技术广为传播,造福天下百姓,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1998年,是冯建章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岭南会)于是年10月在广州的广东大厦顺利召开。在他的操持下,岭南会每年一届,坚持不懈。随着办会水平的提高,知名度提升,岭南会更名为中国南方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即南方会。一个从地域性,到全国性,再到国际性的大会;一个从百人,到千人,再到万人参加的大会;一个从省内学者,到省外学者,再到国外学者参与的大会:地区之广,人员之多,规模之大,打造了我国心血管病学术界一张华丽名片,堪称中国心血管病学学术品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心血管病专家前来讲学、进修、学习。经济效益有数可查,社会效益无法估量。作为大会的创办者,冯建章连续六届任大会主席,主持工作,直至去年光荣退出,淡出人们的视野。鉴于如此贡献,在二十届南方会上,冯建章被大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冯建章.jpg

冯建章曾任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


        为了心血管事业的发展和交流,经全国心血管学会批准,1995年,心研所主办的《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在广州创刊,创办者冯建章成为社长及主编的不二人选。


        六十甲子一轮回。为了给广大专业人员提供一份集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杂志,年逾六十的冯建章雄心勃勃,每天伏案阅读,笔耕不辍,查资料、核数据、审稿、定稿……


        事无巨细,忙前忙后。二十多年来,杂志质量不断提升,数量不断攀升,成为国内核心期刊、知名杂志,深受同行的喜爱和支持。


        为了普及相关知识,给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有效康复对策,八年后,69岁的冯建章又亲手创办了一份集知识性、群众性于一体的期刊——《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成为国内唯一的心血管健康科普期刊。两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广大心血管临床工作者和近两亿心脑血管患者的良医益友。谈及此事,他笑语:“只要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心血管病就会慢慢远离我们。”直到 2018年6月,86岁高龄的冯建章才全身心退出,并将全套杂志无偿捐赠给心研所。精装成册,定制书柜,赠馆收藏,亲身护送……捐赠仪式上,他那一举一动,足见一身情,一生情。


        繁重的工作之余,要问冯建章最大的乐趣是什么?答复是潜心学术。冯建章用他敏锐的职业触觉,去学习和感知最新锐的心血管疾病最前沿的学术成就,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和发现、科研成果,写成具有真知灼见的论文,分享给医中同道,先后在全国和地方医学杂志发表论著一百多篇,并著有《临床血流动力学》,主编有《当代心脏病学》,参加编写《医学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等专业书籍。他说:“无论怎么努力,你诊治的病人都是有限的。唯有将知识传播给千千万万个医生,通过他们的手来扩大治疗功效,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作为广东省胸腔疾病研究所创建人之一,冯建章见证了研究所的成长。作为省医一分子,其因果自然一清二楚。正如首任院长李廷安所设想:一流的医疗水平取决于一流的医学院和医院,一流的医学院和医院取决于一流的人才。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培养研究生,为省医发展添助动力。90年代,他开始指导博士做科研,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心血管临床博士生导师。一生之中,他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四十多名。他们不仅在其领域独树一帜,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佼佼者,有的则走向管理岗位,成为社会的栋梁,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发展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如省医党委书记耿庆山、副院长吴书林,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终身教职教授张春祥……


        一直以来,冯建章以“国民的健康是医生的天职和使命”为理念,始终走在学术前沿,不仅为祖国心血管病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南方心血管病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一辈心血管病专家的高尚情怀。


        回想这位朴素的老人,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但感动如潮仍在心头涌动。人生在世图什么?我想,老人心里一定储满了对医学的深爱,对事业的挚爱,对国家和省医的大爱,情满四海,所以才能把爱遍撒人间,才能如此热爱自己的事业、热心自己的工作、善待自己的病人、呵护自己的学生和所有可造之材,以及自己辛勤耕耘的一刊一物。

 

米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