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动态

高研值 | 吴一龙团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最新证据及格局重构

点击数: 审核者:宣传科 作者:郑媚美 、甘彬 发布时间:2023-05-12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团队联合暨南大学李扬秋教授团队,在施普林格•自然 (Springer Nature) 旗下BMC机构的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23.168)发表题为“Emerging evidence and treatment paradigm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文章,聚焦非小细胞肺癌当前最新的治疗模式,更为关键的是指出临床试验的宽度和深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提升,同时,面对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深入讨论未来五年可能改变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南的研究,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发展方向提供独到见解。其中囊括中国的研究,充分体现论证内容的多样性和普适性。论文重要作者为暨南大学刘思阳博士后、广东省人民医院郑媚美博士后、广东省人民医院放疗科潘燚主任及肺外科刘思旸博士。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模式的进化和突破为患者带来长生存的希望,而这种模式近年来不断地推入到早期和局晚期,从而优化这部分患者治疗管理,进一步改善生存。包括吴一龙教授牵头的ADAURA研究、国际III期研究Checkmate816、PACIFIC等确立了围术期及局晚期的精准化管理,突破性研究设计的结果如Gemstone-301同样改写了指南。在新的格局下,更多临床问题浮现亟待解决,包括确立辅助化疗的地位、MRD指导个性化辅助治疗、明确不可切除III期NSCLC诱导治疗的作用等,这些问题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机遇,未来五年将有更多的创新性临床研究设计及结果值得期待,有望超越已有的生存结局。

 

20230512-1.jpg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仍然是延续已有的精准治疗思路,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某些特殊的转移状态、新的分子靶点以及免疫位点抑制剂的进一步摸索。寡转移是转移处于较为局限的状态,在精准治疗时代有了更为细致的定义和分类,其中局部巩固治疗的加持改善晚期患者生存,甚至“治愈”一部分患者;其次可精准靶向的突变位点越来越多,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体现肺癌精准治疗策略的全面开花;而免疫治疗更是百家争鸣,尤其是中国的临床开发正在成为国际的主力军之一,包括CHOICE-01、GEMSTONE302研究等将中国本土研发的免疫治疗药物推入到一线;联合治疗模式、特殊人群如脑转移、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也正在逐步探索。未来则将继续聚焦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机制,定义生物学标志物、拓展可靶位点、克服耐药,突破现有的生存界限。


        文章最后提出:“我们也预见肺癌的研究将继续发展进步,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会随之不断提高。”这也正是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孜孜以求的目标,以患者为中心,以多学科研究单病种,在科学研究上的不断摸索和创新。至今团队以第一(共同) 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363篇,系列研究结果被写入中国、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地区的肺癌指南;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73项,临床试验项目210项。吴一龙教授2018-2022年连续5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在全球学者库发布的全国肺癌专家学术影响力 100 强名单里,吴一龙教授两次排名第 1 位,钟文昭教授、周清教授、杨衿记教授、张绪超教授分别位于第 12、27、31、91 位。未来,肺研所团队将继续以扎实的临床和科研创新能力,锐意进取,专注于未来将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发出中国声音。

 

郑媚美 、甘彬